用“敢于否定,勇于創新;善聽善改,樂于取
舍,成于歸零”的企業精神、“樂分享·心無間”
的企業風格,開創河南面食新品牌!???!
又到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
谷鵬麻鴨面攜全體員工祝大家元宵節快樂
聽民俗文化學者講述上元習俗
2月26日(農歷正月十五)是元宵節,又稱上元節、元夜、燈節。正月是農歷的元月,古人稱夜為“宵”,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。
“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,也是一元復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們對此加以慶祝,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。”廊坊民俗文化學者王晟說,司馬遷創建《太初歷》,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。隋、唐、宋以來,更是盛極一時?!端鍟?middot;音樂志》曰:“每當正月,萬國來朝,留至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內,綿亙八里,列戲為戲場,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,從昏達旦,至晦而罷。”
王晟介紹,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,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很大變化,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。廊坊域內的很多地區,過了元宵節才算過完年,而元宵節比過年要熱鬧。“元宵節期間,廊坊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大型民俗活動,僅在古鎮勝芳就有元宵燈會、花會走街儀式、鄉人儺(簍子會)三項民俗活動,這些活動參與人數多,規模宏大,影響廣泛。”王晟說,今年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,這些大型民俗活動暫停舉辦。但并不影響家家戶戶歡喜鬧元宵。以古鎮勝芳為例,勝芳人在元宵節這幾天除了品元宵、逛花燈之外,還有很多和元宵節相關的民俗事項。”
元宵佳節,勝芳古鎮成了最熱鬧的地方。各式各樣的傳統花燈陸續上市,吸引了眾多市民。在勝芳鎮各個傳統花燈攤位前有兩種鴨子燈,一種馱著樓的,一種不馱著樓的,當地人稱“禿鴨子燈”。
在正月十四的白天,勝芳鎮家家戶戶都要蒸“玩意兒”。所謂“玩意兒”。就是以白面為主,輔以豆沙餡、紅棗、黑豆、黃豆等,蒸出各種小動物的造型來,主要有豬頭、刺猬馱元寶、蛇(稱為錢龍)、鯉魚及棗山等。另外,還要蒸一對“小刺猬馱元寶”,在正月十四的晚上將刺猬放到門框上,頭朝外,十五一大早要將刺猬的頭扭過來,頭要朝里,寓意刺猬馱財回家了,這對刺猬要在門框上放上一年,到第二年的正月十四晚上,還要換上新的。
如今,正因為這些民俗的延續,才使得勝芳花燈制作技藝、勝芳花會表演得到有序傳承,承載了人們的美好愿望,代代相傳至今。
手機:18317318777 電話:0372-8700877
郵件:838073861@qq.com